11月 072011
 

早上在qq群上看到的一篇文章,贴过来和大家分享。这个不好玩,也不好笑,但是,毕竟痛苦和成长也是生命的一部分。

2011年7月2日上午,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,坐满了学生和家长。
这一天是周六,此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,成绩即将揭晓,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?
9点钟,伴随着歌曲《别哭,我最爱的人》忧伤的旋律,讲台的大屏幕上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。
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,记录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,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,再到花样少女。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,一切都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……
8分44秒的视频放完后,现场唏嘘不已。
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,主讲人是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,照片中的那个女孩是她的女儿远远。远远在荷兰留学时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
瞬间凋谢
2009年2月8日,农历正月十四,元宵节的前一天。
下课后,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,是女儿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。
黄侃打过去询问缘由,对方说远远出事了。
远远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,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。
中午,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,但无人接听。
整个下午,黄侃始终心绪不宁。
远远从小喜爱体育,唱歌,还喜欢听长笛,玩打击乐,成绩优异,中学时就出访过新加坡,韩国,澳大利亚和新西兰。
从小到大,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,学习成绩优秀,兴趣广泛,生活自理能力也强。
“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,情商高,朋友也多,性格开朗,处理事情冷静。”一说起女儿,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,“留学的事也是她自己决定的,自己找的学校,还申请到奖学金,自己办签证,买机票。”
到荷兰后,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,生活很愉快,还在教美国同学学中文。
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,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,成为学校的优等生。
“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的不错,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。她从小就这样,总是报喜不报忧。”
2月9日凌晨,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,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,赶往荷兰处理丧事。
…… ……
在警局,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:“亲爱的妈妈,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,不要为我哭泣……我真的太太太累了,8年来我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,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,只有咬牙忍受,再寻找调整的机会,而现实的事物又被耽搁着,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,我真的厌倦了……”
在遗书中,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经长达8年,痛苦不堪。
据专家介绍,强迫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,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,如不及时治疗,会导致精神抑郁甚至自杀。
黄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背负着如此大的痛苦,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。
“ 现在回想起来,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,我还以为她变文静了,没想到是患上了心理疾病。孩子最后的时光,也是在异乡孤独的度过的……”黄侃痛苦的回忆着。
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,事事要求完美。“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,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。”
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。
据了解,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,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,没有任何患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。
“积极向上,有理想,倔强,不服输,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,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。”一位好有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。
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,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,而现在回想起来,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,她曾跟好友同游西班牙,葡萄牙,她开始有一些迹象,表现为不爱拍照,谨小慎微。
妈妈把你背回来了
…… ……
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,黄侃带着女儿的骨灰,于2月24日回国。
与此同时,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黄侃开始反思。
女儿上幼儿园时,由于夫妻两工作较忙,只能将女儿送到寄宿学校。
“如今看来,当时对她太残忍了——那么小,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年龄,她却一个人孤单的住在学校。”黄侃后悔地说。
“另外,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,而在精神上交流的太少,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,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问题所在。”黄侃说,女儿也曾经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,“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,有时候大大咧咧,对这种事不太敏感”。
黄侃坦言,在学习上,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。
“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,我对她没有太高的要求,但是她一旦考试没考好,我就会旁敲侧击的鞭策一下她。现在回想,自己虽然说不看重成绩,但是女儿早已从自己的这种鞭策中感受到了压力。
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。
“我要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,他们学业繁重,本来就很辛苦,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。对家长来说,我想让他们知道,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。”
正是基于这一点,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的前一天,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。
”我希望孩子和家长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: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,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。“
对学生,黄侃说:”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,挫折,不幸,无论遇到什么事情,都要珍惜生命,因为生命只有一次,只要活着,就有希望。“
对家长,黄侃说:”请学会欣赏子女,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,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,尽可能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。“
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,黄侃说,如果女儿在世,她一定会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生活,绝不给她压力。
“只要她能自食其力,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,我就满足了。只可惜,生命不能从头再来。”
……
仅以此文转寄给天下所有的父母,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!

“痛苦不是惩罚,死亡不是失败,活着也不是奖赏。”感谢这位母亲勇敢地站出来,把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与更多的父母分享,尽管揭开伤疤的痛必然是痛彻心扉的(事情发生至今已经两年,可见这位母亲用了两年时间才终于站了起来。),但是一定会减少这样的远远之痛,哪怕是一个两个……

发完这篇日志后,链接到一篇相关的文章,又看到一些资料,再补充过来:

“妈妈把你背回来了”
2009年2月18日,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。
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,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。
“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,上飞机的时候,我就对她说,远远呀,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,现在,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,我们一起回家吧。”
刚回国那段时间,黄侃根本不敢回家,一看到女儿的房间,就止不住地流泪,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。
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,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。
“在公交车上,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,怎么忍都忍不住,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。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。”
那段时间,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。
“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,穿着小棉袄,在床上翻来翻去,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,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。”
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。
“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,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。”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,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。
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,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“健心奖”,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。

最后一堂课
“上这样一堂课,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,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,我还在打退堂鼓。”7月4日,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两年前,黄侃正在担任南京一中初一(2)班英语老师,当得知女儿远远出事的消息后,黄侃便赶往荷兰处理后事。
“当时我带这个班才不到一年,孩子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,感觉很疑惑,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,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小,心智不够成熟,我当时就决定,等到他们初中毕业时,给他们一个交待。”
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交待,黄侃也在给自己一个交待。
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时,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,她心痛不已。
“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《别哭我最爱的人》,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、也是惟一一首歌,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。”
“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,都劝我不要进行,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,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。”
对黄侃来说,这堂课的确难上,因为她要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,直面自己的痛苦。
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,黄侃一度痛苦不能自己,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。
但是,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,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,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。

生命中遭遇挫折,遭遇灾难并不可怕,关键在于我们是被击倒了,还是被击醒了,是选择放弃,还是选择从另一个维度寻找生命的意义。

这两句让我感触最深,让我们再重温一遍:

对学生,黄侃说:“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,挫折,不幸,无论遇到什么事情,都要珍惜生命,因为生命只有一次,只要活着,就有希望。”
对家长,黄侃说:“请学会欣赏子女,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,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,尽可能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。”
“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,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,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。”

 Posted by at 4:54 上午

  6 Responses to “远远之痛”

  1. 叹。关于内心的事,最近也在想不少。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关心,何其无。总是在事情办完后走掉,忘记了这个人的需要。有些事我也不明白,不知道心里时时的隐痛是否是神很大的一个祝福,使我一直对对方的感受敏感。但确实,害怕受伤害的心情会让人早早的划开距离。可是我们都被很深的爱着呢。

  2. 我宝宝在学走路了 她还是很喜欢爬 有人牵才肯走 我妈说她懒 我听不下去说不要说她懒 爬比走更累不信的话 你爬爬看
    我这样算不算换个角度欣赏宝宝?

  3. 我宝宝在学走路了 她还是很喜欢爬 有人牵才肯走 我妈说她懒 我听不下去说不要说她懒 爬比走更累不信的话 你爬爬看
    我这样算不算换个角度欣赏宝宝?
    :

    呵呵,要我说就顺其自然。
    想起前两天看到偶弟媳的qq空间里的一篇文章,第一段是这样的:“一、饮水机事件
      
    女儿快一岁时,对什么都好奇,尤其对饮水机的开关好奇,她外婆带着她很担心,一直看着并不停阻止,要知道这是很难的事,大人总有走开的时候,而女儿在学步车里是可以到处走动的。于是我决定不用看着了,饮水机的开关并不很危险,只要一放手水就会停,与其一直提心吊胆地看着不如让她烫到一次来得有用,很快她给烫到了,并记住了这是危险的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去触摸。顺便我告诉她我们阻止她是因为这个东西是有危险的,所以要记住,大人阻止你动的东西都有道理,别以为一岁的小孩不懂,其实他们会听明白。好吧,应该是女孩明白得早一点,男孩会晚一点。”
    当时我看了觉得这个办法挺危险的。但是后来我慢慢体悟到很多时候成长的路都要自己去走,别人只能引导,有时候要摔了跌倒了才知道要换条路。
    至于宝宝学走路,我觉得她想走的时候自然会自己走啦。

  4. 总是在总需要时,看到最及时的话语!感慨自己一直被上帝眷慕!更感谢你分享的文字!
    这些日子,一直痛苦和疑惑的问题是教育,孩子的教育,自身的教育,最终发现其实教育最重要的是爱的教育!如何去爱人、爱世界,如何去感受爱、感受自然之美。上周跟孩子的老师有过一次很好的沟通,谈到的也是如何爱的问题。爱孩子,不是给他一切,而是由起初的引领、陪伴他一起去追寻探索,到看着他坚定自信地一步步走得更远。
    愿远远之痛不要再上演了!

  5. 谢谢wendy的分享。
    刚刚又看到一个成长的沉重的话题。转过来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8b0d37b0102dyp5.html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