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海亮的灯
问:我们为什么会有痛苦?
答:因为我们喜欢痛苦。
问:如果我们喜欢痛苦,那痛苦就不会被感觉到,而是一种享受,所以没有人喜欢痛苦,不是吗?
答:每一个人都喜欢痛苦。不喜欢痛苦,痛苦不会来。这个世界上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痛苦,也就是说,有不同形式的,对痛苦的呼唤与执着。
问:那我们喜欢幸福、愉快,幸福、愉快为什么不来?
答:因为你不喜欢幸福、不喜欢愉快,所以它不会来。
问:为什么会这样讲?
答:我只是如实的陈述,好让你看到你自己。
问:那好,请证明该喜欢的是不喜欢的,不喜欢的是喜欢的!
答:我们先说一件最常见的事情。当你最亲的人,该在某个特定时间回到家,而当他没有按时回来,你又没有办法与他联系时,心中十分挂念。于挂念心中,你会有许多的设想,也许他在路边休息,也许他去看女朋友,也许他发生了车祸,也许他中大奖!随着你期盼的时间的不断延长,你的紧张、焦虑也在增加。焦虑增加你对「也许」的选择越集中在负面的:也许是背着我去看女朋友?也许是发生车祸?如果时间再长一点,你就只有一个选择,是发生意外了,你就恐惧万分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这么多的「也许」,有快乐的、普通的、痛苦的,而你一定会选择痛苦的。东方人这样,西方人亦这样。黑人这样,白人亦这样。古代人如此,现代人依旧如此。人就是会思维,而且只是把思维用于选择痛苦上。当你挂念的人,好好的回到家时,你所有的担心都消失了。这时,本应快乐,总算盼着的他,安全回来了,用一个拥抱,来享受那份对安全的感激。但是你竟然不是这样的,你那张关心期待的脸孔,这时多半会变成愤怒的。也许大吵一架,吵得晚饭都无法吃。此时,本应选择幸福,但是你莫名其妙地,却选择了不愉快。所以说你喜欢痛苦,不喜欢愉快。夜晚的飞蛾,为了生存而飞翔。它飞到那里,都可以继续活下去。但是如果附近有火,它会选择飞向火。飞蛾,因为热爱生命,而在火中死亡。我们人和飞蛾很像,在数不清的状况下,我们会选择最差的。在各种情绪中,选择最让自己痛苦的。又譬如,一个人,站在又有粪便,又有毒虫的地方,大叫我的环境好差,臭死我了。我的身上到处都是伤痕,它们在,我好痛苦。哇哇大叫!而在他不远的地方,就有干净之处、就有房屋、就有坐椅、就有香花,没有人不让他去这些地方,是他自己选择了那里,他知道那里痛苦,却不从痛苦里走出来。所以,不能从痛苦里走出来的人,叫做活死人。对于每一件事,你都可以从若干角度去选择。不过人们不喜欢其它的选择,只会选择那最痛苦的,如飞蛾扑火一样。你没有必要站在北风口上喊寒冷,你可以在向阳地享受温暖。但这个世界,几乎所有的人,都不知不觉地,站在北风口上,异口同声地喊叫着寒冷。
问:有些时候,我受到的伤害是具体的,那怎么改变选择呢?
答:假如一个人,因为踩到别人丢弃的西瓜皮而跌伤腿,这个具体的状况,痛过之后,仍然有许多选择。可以愤怒、咒骂他人,也可以觉得自己很霉气、不顺,也可以怪自己不小心,也可以感谢、感激等等选择。
问:为什么会选择感谢、感激呢?
答:你所以摔倒,是因为你可以行走。这个世界上,有多少人有腿而不能走,而你可以走。摔倒,让你注意到这一点,你可以行走。对那些不能走的人,摔倒,是个多么伟大的事情。他们,即使为了走上一步而摔得头破血流,亦会感激的热泪横流。又有多少人,连腿都没有,不须说,想走路摔倒,就算能有一双不会动的腿,亦是不敢想的事。而摔倒的人,却是拥有这双腿。伤痛,只是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到,你已经拥有的太多了。怎能不感谢感激呢?你还活着,还能摸到这个世界,你还有成道的机会,怎能不感谢感激呢?
问:这不是自我安慰,自我欺骗吗?
答:是的,是欺骗自己。但谁又不欺骗自己呢?难道你选择痛苦,就不是欺骗自己吗?那亦是欺骗。因为,那只是你面对事物时,虽然你可以有数不清的心态,而你只作了唯一的选择。既不全面,亦不真实。所以亦是欺骗自己。
问:既然都是欺骗,为什么只选痛苦的,而不选自我安慰的?难道我们真的是喜欢痛苦吗?
答:我们晚上进入梦里,你于梦中与敌人战斗,你失败了,醒后你会明白,那是你自己的梦,梦里的敌人、自己,都是自己。在梦里,我们是,自己与自己战斗,胜利和失败是同时在的。得与失,爱与恨是同时在的。既然是同时在的,就不是确定的,不是真实的。
问:梦中的痛苦和快乐,也许可以这样说,但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,就是不同,不是吗?
答:晚上进入梦里,早晨从梦中醒来,梦中的一切都结束了,都带不进现实生活。现实生活里,奋斗一生,死时什么也带不走。一生如同作梦一样。所以才说,人生如梦。其实人生就是梦。所以,你有晚上的梦,有白日的梦,也有一生的春秋大梦。既然是梦,梦中不会有别人。那么成功与失败,都是你自己。痛苦与快乐,也都是你自己。也都是你自己不同的心态显现而已。你梦里的痛苦与失败,都不真实。比较真实的痛苦,是你一直在恶梦里。
寺院里的地是枯黄的,很难看。小和尚看不过去,对师傅说:师傅,快撒点种子吧!师傅曰:不着急,随时。种子到手了,师傅对小和尚说,去种吧。不料,一阵风起,撒下去不少,也吹走不少。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,师傅,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。师傅说,没关系,吹走的净是空的,撒下去也发不了芽,随性。刚撒完种子,这时飞来几只小鸟,在土里一阵刨食。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,然后向师傅报告说,糟了,种子都被鸟吃了。师傅说,急什么,种子多着呢,吃不完,随遇。半夜,一阵狂风暴雨。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,这下全完了,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。师傅答:冲就冲吧,冲到哪儿都是发芽,随缘。几天过去了,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,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。小和尚高兴地说,师傅,快来看呐,都长出来了。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,应该是这样吧,随喜。
我时常会问自己:是什么样的人经历过怎么样的修炼才可以做到随时,随性,随遇,随缘,随喜。说实在的,我想很多人都说自己可以做到随遇而安,可说得到,做不到,包括我自己。如果把自己的孩子比做是种子,如果把自己的家庭比做是种子,如果把自己的事业比做是种子,如果把自己的感情比做是种子,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播下的这些种子可以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出芽、长高,开花、结果,可人有旦夕祸福,天有不测风云呐,怎么可能每个人结婚、生子、挣钱、做事这几样事情全都那么顺呢?感情顺不顺,随缘;事业顺不顺,随遇;孩子成器不成器,随性;事业、婚姻、家庭能否随心,除了你的努力之外,剩下的便是机缘巧合。
一个“随”字,参透人生许多禅机。“随”,应该是拗不过的事情随它去。感情方面,强扭的瓜不甜,缘不到,缘尽了,都随它去,这个世界,每天来去这么多人,少了谁都可以,地球少了这个人照转,你少了这个人应该可以照活;子女方面,儿女自有儿女福。倘若比尔·盖茨的爹妈坚决不允许自己的儿子从哈佛退学,假如朴树的爸爸妈妈不许自己的儿子因为音乐放弃学业,假如天下所有的父亲都以学业的理由不理会孩子的天分,这个世界就会少掉许多精彩。
一个“随”字,蕴含许多人生学问。随心所欲,随遇而安,随波逐流,随便,随和,随着……随便你找到哪一个由随打头的词,就会发现它们没有一个是让你累着的,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的状态。可就偏偏这么简单的一个“随”字,有的人可能劳其一生都学它不懂。
古时候有一位妇人,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。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,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,开阔心胸。
高僧听了她的讲述,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,落锁而去。
妇人气得跳脚大骂,骂了许久,高僧也不理会;妇人又开始哀求,高僧仍置若罔闻。
妇人终于沉默了。高僧来到门外,问她:“你还生气吗?”
妇人说:“我只为我自己生气,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。”
“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?”高僧拂袖而去。
过了一会儿,高僧又问她:
“还生气吗?”
“不生气了。”妇人说。
“为什么?”
“气也没有办法呀。”
“你的气并未消逝,还压在心里,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。”高僧又离开了。
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,妇人告诉他:“我不生气了,因为不值得气。”
“还知道值不值得,可见心中还有衡量,还是有气根。”高僧笑道。
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,妇人问高僧:“大师,什么是气?”
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。妇人视之良久,顿悟,叩谢而去。
何苦要气?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,你吞下便会反胃;你不看它时,它便会消散了。
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。
夕阳如金,皎月如银,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,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?
内心的平静
http://www.ebud.cn/canchan/canchan_20060405_1.html
每个人都有获得快乐、避免痛苦的基本愿望,但是只有很少的人真正了解痛苦和快乐的原因。通常我们相信外界的事物,比如食物、亲友、汽车和金钱会带来快乐,於是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它们。从表面上看,好像这些东西是让我们感到快乐;但是稍加思考,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同时也带来很多的问题和烦恼。
快乐和痛苦是相反的。因此,如果一种东西是快乐的真正原因,就应该不会引起痛苦。假如食物、金钱等等是快乐的真实来源,就永远不会成为痛苦的起因。然而由我们自己的经历可以知道,它们时常带来痛苦。例如,食物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乐趣,但是我们所吃的食物,也正是引发我们大部分疾病的主要原因;在制造那些所谓带来快乐的事物的同时,我们严重地污染了环境,以至于现在呼吸的空气、饮用的水,都在威胁我们的健康和生存状态;我们喜爱车子带来的自由和独立的感觉,但是车祸的代价和对环境的破坏都是难以估量的;我们觉得金钱是享受生活所必不可少的,但是对金钱的追求带来太多的问题和焦虑;甚至我们的家人和朋友,曾经与我们共享许多欢乐时光,也会引起许多的担忧和心痛。
近年来,我们理解和驾驭外界的能力相对增加,目睹着物质世界的显著进步,然而这些并没有相应地了增进人类的快乐。相反,可以说当今世界的苦难没有减轻,问题没有减少;而实际上,现在我们有着比以往都多的问题和更严重的烦恼。这表明解决我们自身以及社会的问题,并不在於拥有对外界事物的知识或者控制。
为什么会是这样呢?因为快乐和痛苦都是心灵的一种状态,因此它们的主要来源不可能在心外找到。其实,快乐真正的源泉是我们内心的平静——如果我们的心态平和,不管外界条件如何,我们都能时时愉悦;如果我们的心态躁动散乱,不论外界条件多么丰厚,我们也不会感觉快乐。只有当我们拥有平和的心态,物质环境才能使我们快乐。由我们切身的经验,我们可以了解这一点。比如:即使在我们置身于最优美的环境,并拥有所需的一切,但是在我们发怒的一瞬间,我们所拥有的任何快乐都消失了—–因为愤怒摧毁了我们内心的平静。
由此可见,如果我们希望获得长久真实的快乐,就需要发展并且保持这种内心平静的体验。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的方法是:用修行来训练我们的心,逐步减轻、消除我们消极散乱的心态,并代之以积极平和的心态。最后,通过内在平静的不断提升,我们将体验到永恒的内在平静。
我们也许会疑问:既然平静快乐的源泉就在我们内心,为什么会这么难以持续保持平和喜乐的心境呢?这是因为烦恼时时遮蔽我们的心。烦恼使我们以扭曲的方式看待自己、他人和周围的世界,就象歪曲的镜子映射变形的世界。比如:嗔恨心使我们把他人当作坏人,而实际上没有人本性是坏的;而另一方面,我们的贪爱心,把欲望的对象视为本性美好,是快乐的真正来源。假设我们非常喜欢吃巧克力,那么巧克力就显得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,但是一旦吃得太多而感到难受时,它便不再美味可口,甚至会对它感到恶心。这表示巧克力本身既不诱人,也不令人厌恶;而是我们的贪爱心,将一切美好的品质,投射到欲望的对象上,然后与这些投射发生关联,就象它真的具有这些品质一样。
所有烦恼都是这样运作的—–将它们对现实扭曲的影像投射出去,然后与这些投射相联系,就象它们是真的一样。我们的心在烦恼的影响下,就会脱离真相,不能如实地看待事物。既然我们的心总是受到至少是细微烦恼的控制,那么我们的生活充满挫折也就不足为奇了。我们就像不断地在追逐海市蜃楼,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,就感得失望了。
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问题或是遇到困难时,我们往往认为是事情本身出了问题。事实上,我们经验到的任何问题,都来自於心。如果我们以积极或是平和的心态来应对,它就不是问题;甚至可以成为发展成长的契机或挑战。只有当我们以消极的心态来对待这些情境,问题才会产生。因此,如果我们想要转化人生,消除所有的问题,就必须学习转化我们的心灵。痛苦、困扰、忧愁、抑郁和疼痛,都是存在於我们的心里。它们是不愉快的感觉,是心的一部分。通过控制和净化心灵,就能够彻底地消除它们。
要完全理解这一点,我们需要认识心灵和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。所有的事物,无论是好的、不好的、还是中性的,都仅仅只是对心灵的显现而已—–就象梦中经历的事情一样。刚开始理解这些并不容易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推理,来获得一些了解。在我们醒着的时候,许多不同事物存在着;当我们睡着时,它们消失了—–因为使它们显现出来的粗心识消失了。当我们做梦时,唯一的显现是梦中的 事物;之后我们醒来,梦中事物又消失了—–因为使它们显现的梦心识消失了。如果我们深入思考,就会认识到:仅仅通过消除不清净的烦恼心态,就能令所有我们不喜欢的事物消失;而发展清净积极的心态,将能令所有我们希求的喜悦事物产生。以这样的精神修行来净化我们的烦恼心态,便能够实现我们内心深处所渴望的真正永恒的幸福。
我们需要理解,虽然烦恼根深柢固,但是它并不是我们的本心,因此能够把它们除去。烦恼只是心灵的恶习,就象所有的习惯,是可以破除的。我们当下的心,被烦恼所污染,如同污浊的水;然而,正如污水可以被净化,我们心灵中的烦恼也可以被清净。当我们的心灵中没有烦恼时,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扰动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喜悦。
无始以来,我们就象在线上被拉扯的木偶,受控於心灵而奴隶般地为它工作。无论我们的心想要做什么,我们都只能没有选择地服从。有时候我们的心就象一头疯狂的野象,为自己和他人制造许多麻烦。然而,通过诚恳地精神修行,我们能够扭转这种情况,具有控制心灵的能力。以这种方式转化我们的心灵,最终我们将体验真正的自由。
这并不表示我们忽略外在条件。我们需要内心的安乐,也需要健康的身体。因此,我们需要适当的物质条件,比如食物和舒适的居住环境。有许多人致力於物质的追求,完全忽略精神的修行,这是一个极端;然而,有另一些人只专注於精神修行,完全忽略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物质条件,这是另一个极端。我们需要保持中庸之道,避免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极端。
有些人认为,那些致力於获得解脱的人很自私,因为他们似乎只专注於自己的内在平静。然而,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。我们获得永恒解脱的真正目的是,帮助别人达到同样的境界。正如唯一能够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的办法是,找到自己内在的平静。因此,唯一帮助他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,鼓励他们进行修行,并且发现他们自己内心的平静。这是利益他人最好的方法,然而只有先从自心着手,我们才能有效地利益他人。如果只是告诉别人克服烦恼有多重要,却连自己的心都不能调服,这样不会有很大的利益。然而,如果自己成功地平息、甚至完全消除了我们的烦恼,比如嗔恨,我们必定能够帮助他人克服他们的嗔恨。这样,我们的忠告就不仅仅是言语,而是含有个人经验的力量了。
有时候,我们可以给予他人金钱或物质上的帮助。但是我们要知道能够给予他人的最大利益是:帮助他们克服烦恼,并在内心找到真实永恒的快乐。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权平等,能够在某些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;但是不管我们做什么,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果。我们最多能够提供物质条件,缓解人们的问题和困难,却无法给予他们真实永恒的快乐。因为快乐的真正原因是内在的平静,这只能在心里,而不能外在的条件中找到。
没有内心的平和,外在的和平是不可能的。我们都希望世界和平,但是如果我们不先在心中创建和平,世界和平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。我们可以派遣所谓的维持和平部队到战区;然而和平是无法以枪支强迫的。只有通过在我们的心中创造和平,并且帮助他人也这样做,世界和平才能够到来